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发挥首都优势 打造首都法学智库品牌
北京市法学会先进经验介绍

  •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09日
  • 【字体:

  

  

  编者按:    2015年以来,各地方法学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在工作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创造了不少典型经验。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精神和《关于地方法学会部分典型经验做法的通报》精神,本报自本期起特开辟“地方法学会典型经验巡礼”专栏,对地方法学会的典型经验进行生动展示。

  3月3日,北京市政府政务门户网站“首都之窗”向社会公布了北京市法学会2016年部门预算情况的说明。其中,北京法学会的部门预算项目支出预算为672.78万元,比2015年的481.94万元增加了190.84万元,涨幅达39.6%。

  两天前,北京市委组织部来函告知,为北京市法学会审批通过了一个副局级领导职务的编制。“增加一个领导编制,对北京市法学会的发展是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北京市法学会党组书记苗林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说,在国家行政机构整体严控编制、减少编制的大环境下,北京市法学会能获批增加领导编制,充分说明了北京市委领导对北京市法学会工作发展的肯定与支持。

  首都法学智库服务地方建设

  “2015年,北京市法学会在法学智库建设、法学研究、法学交流、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向大家表示致意!2016年,北京市法学会要围绕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要求,下功夫成为广大法学人才聚集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研究地、成为法治宣传成果产生地、成为法学交流主渠道。”这是1月26日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在北京市法学会呈报的北京市法学会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要点上的圈阅批示。

  2015年,北京市委政法委的主要领导对法学会工作进行了4次批示,中国法学会多位领导对北京市法学会工作进行了批示。

  2015年2月12日,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陈冀平到北京市法学会调研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北京市法学会的工作成绩,并对北京法学会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苗林告诉记者,北京市法学会建立了月报和阶段性工作报告制度以及重点工作报告制度。月报制度建立以来,每月3日,北京市法学会向北京市委政法委汇报法学会上一个月的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让市委政法委领导及时掌握法学会工作动态,并予以指导。

  首都法学法律人才荟萃是北京市法学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充当首都法治建设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也就成了北京市法学会的重要职能工作。

  立法专家咨询会、论证会已经成为立法机关保障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法学会积极响应各个职能部门的需求,组织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为立法司法、城市管理、司法改革、发展规划和平安北京建设建言献策。

  北京市法学会先后与北京市政协社法委组织地方立法论证会,与北京市人大法制办组织“十三五”规划应急工作研讨会,与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司法体制改革方案意见征求会,与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疏解城市交通座谈会,与北京市台办组织京台法律实务研讨会,与首都综治办协作组成了多元化矛盾调解促进会,根据北京市委政法委的要求与政法职业学院配合成立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在这些合作项目中,北京市法学会发挥了主角作用。

  北京市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李倩告诉本社记者,近年来,北京市法学会应立法机关委托,组织的专家论证会数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北京市法学会还克服困难,多次圆满完成了政法委交办的多项工作,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和北京市委政法委的表扬。

  北京市法学会应市人大法制办、市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的委托,围绕“十三五重大规划”、司法体制改革、城市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地方法规咨询论证,北京市法学会邀请法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与研讨、出谋划策,承办了“应急体系发展专项规划座谈会”等四场立法咨询论证会,专家学者的水平、研讨成果的质量得到组织方的高度评价。

  2月20日,北京市法学会在春节结束后的第一周,就召开了《北京市税收征收保障办法(送审稿)》立法专家咨询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热议送审稿,为立法单位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立法修改建议。

  2015年9月22日,由北京市法学会编纂的《北京市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4)》正式发布,全面、客观、权威反映首都年度法治发展状况。

  搭建学术研究平台

  苗林告诉本社记者,北京市法学会进行专项调研,以对北京市法学会的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进行改版升级。

  “我们组织了35所在京高校等单位召开了2015年人才库建设工作部署会,北京市法学会赴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完成了人才库升级改版方案,确立了人才库的平台定位、建设原则等相关事项,明确了搭建专业全面的人才储备库、法学研究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法学人才孵化器的工作目标。”苗林说。

  为了加强对法学研究的具体指导,规范运行机制,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北京市法学会出台了《北京市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北京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繁荣首都法学研究的意见》《北京市法学会市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和《北京市法学会促进法学研究成果应用转化的意见》,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服务党政决策,不断推出有价值、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在北京市法学会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加强环渤海区域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建议》等两篇学术文章分别被“中国法学会要报”第2期、第18期转发,《关于中美网络安全对话的建议》被“中国法学会要报”特刊第4期采纳并报送中央。

  “北京市法学会报送的文章在‘中国法学会要报’的刊发数量居于地方法学会前茅。”苗林告诉记者,通过要报形式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报送高层参考决策,是法学会的责任,北京市法学会也为专家学者搭建决策参考报送平台。

  北京市法学会在研究课题的设置上,坚持理论研究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抓住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中最亟须解决的问题,直面首都立法、执法、司法相关部门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确立选题。学会首次经政法委书记办公会批准确定市级课题35个,其中重点课题10个。2015年,学会结项课题61个,其中10个市级课题中,5个被评为优秀,得到了媒体深入报道和社会广泛关注。

  北京市法学会还坚持同时促进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2015年首次在市级法学研究课题中设置了青年课题,为不超过40周岁的青年法学家提供学术舞台。自这项课题申报机制出台以来,许多市属院校的青年法律学者都申报了青年课题,通过法学会的课题经费支持和学术平台支持,做出了研究成果。

  推动特色品牌建设优化自身管理机制

  北京市法学会认真履行“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能,坚持以实现服务管理和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两项工作的“转型和升级”为动力,通过完善、创建五项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工作的规范化、效益化、品牌化发展。

  北京市法学会社会工作部主任雷建权告诉记者,北京市法学会培养塑造法学法律社会服务品牌的探索实践在全国地方法学会系统属于先行者,从多个层面全方位支持法学法律服务项目服务社会。

  北京市法学会积极动员、鼓励法学法律组织参与2015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申报。2015年,北京市法学会系统共31家组织,申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项目44项。比2014年申报项目的组织增加了5家,申报的项目增加2个,组织参与数与项目覆盖面分别增加了19%和5%。

  对所支持的法律服务项目,北京市法学会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交流机制和审查考核机制,组织社会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成效更加务实。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和评选表彰活动,加大对项目申报、实施、考核、验收等关键程序环节的培训考核力度,组织开展优秀实施项目和先进组织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明确工作规范,完善工作流程,提升活动质量,促进项目规范化开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市法学会的品牌孵化机制开始产生效果,培育和孵化工作不断创新,优秀服务品牌不断涌现。通过打造“法学法律专家基层公益行”服务品牌,又培育孵化出其子品牌“法治建设公益讲堂”。

  对于所支持的优秀社会服务项目和个人,北京市法学会探索更加科学的支持激励机制。2015年,学会表彰优秀实施项目和先进承接组织各7个,表彰法学会系统优秀公益法律服务品牌8个。

  为了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北京市法学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法学会章程,重新修订出台了《北京市法学会研究会、社团法学会管理办法》《北京市法学会研究会、社团法学会换届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法学会市级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北京市法学会研究成果应用转换的意见》等。

  “除了为自己立规,我们还建立了《北京市法学会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6-2020)》。”苗林告诉记者,法学会自身的管理除了规范化和制度化,还要有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与展望。为了保证工作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北京市法学会还制定了《重点工作折子账单》,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依据;制定《北京市法学会内控工作手册》,作为学会日常工作的遵循依据。

  北京市法学会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学习“全国法学会系统优秀干部”孔立菊同志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纪念七一联合党日”活动,积极组织“践行三严三实、争做五个表率”活动,举行了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引导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会先进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勤奋型”机关。

  通过制定《关于加强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学习监督、激励机制和岗位教育培训制度,搭建干部锻炼平台,有计划地选派学会优秀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加强对学会干部能力的培养。

  北京市法学会工作取得的成绩,中国法学会和市委政法委领导都多次批示给予肯定。《北京市法学会2015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报告》得到中国法学会领导的重视,中国法学会王乐泉、陈冀平、张文显等领导均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殷切希望;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员会常务副书记邱水平也给予批示鼓励。

分享到: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00214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